“十二烈士山” 青山有幸埋忠骨
小冷
2015-09-02
 黑龙江日报9月1日讯 1938年春,敌人调集3万多日伪军,开始在整个伪三江省地区对抗联部队进行疯狂的大“讨伐”。3月18日,为掩护中共吉东省委、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第五军第三师集结密营,驻守密营头道卡子的五军三师八团一连十几名战士,在宝清西部山区大尖山子脚下的小孤山与400余名日伪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生死较量,为大部队转移争取了十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战斗中,以连长李海峰为首的12名烈士壮烈牺牲。为了铭记十二烈士的英勇和忠义,小孤山被更名为“十二烈士山”。
http://pic.dbw.cn/500/08/32/69/8326966_308169.jpghttp://pic.dbw.cn/500/08/32/69/8326967_967022.jpghttp://pic.dbw.cn/500/08/32/69/8326968_736799.jpg
  从宝清县出发冒雨在山间驱车两个多小时,又在湿滑泥泞的山路中步行二十分钟后,报道团记者终于来到了位于宝清西部大尖山子脚下的十二烈士山。这座当地人口中的“小孤山”山高百余米,三面均为陡坡,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小板石河淙淙流过,一片静谧平和。但真正走入山间,不时出现在岩石上的枪眼和树木上的弹痕却在无声的提醒着来者:77年前,十几位年轻抗联战士为了忠贞的革命理想,为了千百名战友的安危,曾在这里与数百名敌人进行过一场力量悬殊、慷慨悲壮的殊死搏斗。
  头道卡子的枪声
  “1938年3月15日,日伪军警突然在哈尔滨东部、吉东、下江广大地区对我党和抗联地下工作人员、反日会人员进行了大逮捕,随即出动三万余日伪军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三江地区聚歼抗联大讨伐’,妄图一举剿灭东北抗日联军及我党的各级组织,以调出更多正规部队进入内地战场。为了粉碎日寇的围剿计划,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五军三师命令各部在3月19日前向兰棒山北麓的李炮营集结,准备向勃利、密山方向转移。”研究抗联历史已有三十多年的宝清县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李德龙边做向导,边向记者讲述了那场惨烈战斗的来龙去脉。
  当时中共吉东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第五军第三师的密营,均设在兰棒山。为了保卫根据地,从山里到山外,设了好几道卡子。最外边的头道卡子设在宝清西沟尖山子西北坡漫岗拐弯处,这里不但地势险要,也是进出“密营”的咽喉要道。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五军三师将有“炮手连”之称的八团一连部署在这里,并配备了杀伤力很强的连珠步枪,还配备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李德龙告诉记者,“‘炮手’是当时北方人对猎人的赞誉,在部队里被称为‘炮手’更是公认的神枪手。八团一连有60多名战士,多数人都是‘炮手’。连长李海峰,更因枪法有名被称为射手之王。”
  17日天黑前,接到转移命令的一连全体战士在头道卡子完成集结。李海峰命令副连长带领全连战士先行赶往李炮营,他和指导员班路遗带领12名战士以及凉水泉子炭窑工人老艾大叔、从双柳河子养伤回到后方的四军交通员李天峰则根据三师师长李文彬的指示,等待去富锦地区执行任务的总指挥部交通副官张凤春返回后一起转移。3月18日拂晓前,张凤春和七军交通员陈学山身披一身霜雪赶回到头道卡子,还未来得及休整,在暴风雪中放哨的战士李福胜就听见后沟桶子有马叫声和马蹄子踩雪的响声,立即向李海峰报告。李连长凭经验判断敌人离头道卡子不到五百米,立刻命令:“不要吹灯,不要灭火!马上撤出,向李炮营进发!”
  敌人见卡子房里还亮着灯,以为人在屋里,就用多架机枪扫射,卡子房顿时窜起熊熊大火。而此时,李海峰等18人正踏着齐腰深的大雪艰难地向南移动,走了两个多小时,走出三四公里。当到达石灰窑南沟时,李海峰突然发现,左前方一公里外,还有另一支三百多人的骑兵队伍正朝他们奔来。原来,后面一百多人的日本骑兵部队是从王福岗出发沿着张凤春和陈学山的雪脚印撵上来的,而另一路伪“兴安军”骑兵则是追着李天峰的脚印赶来的。
  小孤山上的殊死搏斗
  伪兴安军骑兵由日军特别训练的蒙古骑兵队组成,每名骑兵都装备有马枪、马刀、[被过滤]、套马杆子和滑雪板。日本守备队骑兵的装备更是精良,轻重武器一应俱全。两支追兵共四百余人,战斗力不可小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绝不能暴露进山的道路,必须把敌人引走。李连长当即下令:“快速前进,占领小孤山,咱们跟小鬼子拼了!”小孤山虽然和地面相对高度只有150米,但越往山顶越陡峻。在山顶由西北向东南约50米的棱线上,有错落相间的岩石峭壁,是打击敌人的绝佳阵地。一连小队快速攀上山顶,寻找有利地形,用身旁的岩石、树木和积雪,筑起了简易的“雪垒”阵地。没有武器的李天峰和老艾大叔则按照李连长的命令趁机向东南转移,向离小孤山几公里的抗联三军四师三十二团李明顺团长报信。
  数百名追兵纵马鸣枪,疯狂地向小孤山扑来。李海峰要求战士们等敌人靠近再开火,要弹无虚发,绝不能给“炮手连”丢脸。敌人先是试探着用机枪向山头猛烈扫射,又向山上喊话,见山头始终寂静无声,便肆无忌惮地派骑兵蜂拥而上。当敌骑兵冲到半山腰时,李海峰大喊一声:“打!”霎时,“雪垒”后的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敌军人仰马翻,留下几十具尸体,连滚带爬地退到山下。
  第一次冲锋失败,敌人不敢再贸然上山,他们在小孤山东南西三面所对的山上架起了数挺机关枪,又在山脚下架起了骑兵炮,开始对山顶的“雪垒”阵地狂轰滥炸。同时让骑兵下马,步步为营地分散进攻。这却让一连的神枪手们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当敌军指挥官反应过来时,已经有几十名敌军的脑袋开了瓢,数名机枪手也丧了命,敌人第二次以重火力掩护的偷袭式冲锋又失败了。
  一向以装备精良和狂暴凶猛自诩的数百名伪“兴安军”,竟被十几名抗联战士压得不能前进一步,这使日本指挥官大为恼火。日落时,日伪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在激战中,朱雨亭、魏西林、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王发、李才相继牺牲。战士张全富见十几个敌人端着刺刀向自己逼来,迅速拣起手榴弹冲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前身负重伤昏迷的班指导员在爆炸声中苏醒,用尽最后力气打死了剩下的两个鬼子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此时李海峰的双腿被炸断,左手被打穿。他不顾伤痛,让张凤春和陈学山替自己给三支连珠枪全部压上子弹,抬着自己迂回于各方向,一枪一个撂倒冲上来的敌人。子弹打光后,抗联战士们就从敌人的尸堆里找来枪支子弹,继续战斗。
  视死如归的最后呐喊
  根据战斗幸存者李福胜的回忆,这场让敌人魂飞胆丧的恶战“直打到月亮出来一竿子多高”。山下,精疲力尽的敌人短暂休息,准备下一轮进攻。山上,抗联勇士们经过一天激烈的拼杀,只剩下了李海峰、张凤春、陈学山、李福胜、杨德才和蒙光正6个人。李海峰把张凤春叫到身边说:“张副官,你身上有重要的文件,决不能落到敌人手中。趁着现在天黑,你快带上受伤的战士突围,我来留守阵地。”战士们含泪不肯离去,李海峰却厉声道:“这是命令,这里的情况要向部队汇报,你们必须突围。我的腿断了,不能拖累大家,你们多活一个人,抗日就会多一份力量。”接着,他把自己的驳壳枪送给张凤春,叮嘱他牺牲战士的名字一定要报告给上级!
  成群的敌人趁着夜色再次蜂拥而上,李海峰坐在雪堆上,瞪着双眼,手握步枪大声吼:“你们敢过来,我就给你们一下子!”早已被“炮手”们的精准枪法吓破胆的敌人从岩石后扔过一颗手榴弹,李海峰在一声巨响中壮烈牺牲。这时乌云遮住了月亮,张凤春等4人趁着手榴弹炸起的烟雾抱着空枪从西山坡滑到山脚,然后用力扒开雪洞把自己埋了起来。因重伤坚持留下的杨德才因不肯投降,被敌人凌迟处死,挖出了心脏。
  损失惨重的敌人在山上找不到一件完整武器和任何有用物品,就毁坏抗联战士们的遗体泄愤,然后慌乱地撤走了。接到消息亲自带队赶来小孤山援救的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季青带领战士们救回了四位伤员,临时掩埋了12名烈士的遗体。19日上午,三师政治部主任王效明和三师师长李文彬带领总部警卫队、八团步兵、三师骑兵等部队,在日伪军返回宝清的必经之路——大顶子山北五里拐弯山谷对这伙日伪军进行了伏击,大获全胜,为牺牲的十二名烈士报了仇。有了一连战士们的殊死保护,二路军直属部队及五军三师的主力随后顺利的踏上了西征的道路。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