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林区百姓家门享“文化盛宴”
小冷
2015-03-04
  东北网3月4日讯 (郭苏民 记者 侯巍) 一台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一个个高规格的文化奖项的获得,使身在大山深处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人,不仅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也用自己的智慧挖掘、创作的林区文化成果、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2014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大兴安岭地区进行《东南西北贺新春》节目录制,分别到漠河北极镇北极村、北红村、北极哨所、河湾经营所营林大队二小队进行慰问演出,漠河是全国东南西北四个拍摄现场之一;11月13日至16日,由歌唱家、演奏家、书法家、油画家、摄影家、词曲作家及魔术师组成的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小分队“送欢乐下基层”陆续在林区“集结”,在寒冷的冬天为林区职工送来欢乐与温暖;春节前夕,由26名文艺界艺术家组成的送欢乐下基层慰问小分队深入县区局乡镇林场慰问演出,与一线职工同欢乐。

  大兴安岭林区有多位艺术家荣登全国、黑龙江省文艺领奖台,在黑龙江省第八届文艺奖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黑龙江省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优秀群体和个人评选”中,加格达奇版画研培创作基地荣获十大优秀群体称号,鲁微、关小云等6人荣获百名优秀个人称号,赖雨泠、高原等11人荣获千名农村优秀文化骨干称号;徐成春版画在中俄博览会上签订了1.2万幅订单;石宏伟创作的黄金套色木刻版画获得国家专利;朱波桦树皮山水画获全国第44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

  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岩画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共计发现31个岩画点、1850余幅单幅岩画,填补了黑龙江省相关历史缺环,尤其是在呼中区青龙山“龙首洞”,清理发现人工绘制残存的红褐色彩绘岩画遗痕,被誉为世界岩画研究史上极为罕见、具有突破性的考古新发现。出土了从东汉时期的鲜卑文化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1000余件石器、骨器、玉器、陶器、铁器、玛瑙料珠等文物,使大兴安岭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起,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大兴安岭林区文化演艺事业更是蓬勃发展。由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景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文智库(北京)文化产业中心、漠河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2200万元摄制的电影《爱的北极光》已拍摄完成,举行了首映式,正在全国各地数字影院上映;电影《永恒的白那恰》、《鄂乡》已正式签约,并由中央民委以“五个一”工程项目直接上报中宣部,在全国叫响了大兴安岭原创文艺品牌;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反映图强女子军乐队发展历程的电影《蝴蝶有棵树》于2014年3月份开机,并于9月份进行了全面拍摄,计划2015年初在中央6套电影频道播出。该片全面地展示了图强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通过此片的拍摄也吸引了多家影视媒体想要进行合作的意向,为进一步推动影视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俄博览会上签约电视剧《怒放的兴安》和两部电影、一部纪录片总计7500万元,其中黑龙江乾圣传媒公司已完成鄂伦春文化《最后的萨满》专题片的采集;拍摄制作了数字电影《呼玛河的孩子》、微电影《牟青元》、呼玛县博物馆建设等3个项目。

  文化建设亮点频现。漠河县五•六火灾纪念馆、李金镛祠堂顺利通过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验收,北极人家民俗文化园入围“黑龙江十大文化产业品牌”提名奖。坚持节俭、高效的原则举办了“两节一赛”,北极村冬至徒步大会、冰雪汽车挑战赛被评为黑龙江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图强重点打造了大型森林歌舞剧《大岭杜鹃红》,先后进行专场演出11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