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古桥、古村、湿地、银杏黄,距离城区最近的乡村赏秋地
不加糖大战奥特曼
2020-11-20
常常把水库和湖泊作为旅行目的地,有山有水,就有风景。在水一方,闲坐或漫步,晒晒太阳,发发呆,就是一件美好的事。距离宁波城区最近的大型水库,名叫溪下水库。溪下水库的坝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溪下村,水库的尽头则是横街镇芝岭村。


溪下水库于2003年7月28日开工建设,2006年2月28日下闸蓄水。近年来,宁波市开启了从新昌钦寸水库的引水工程,钦寸水库的水源,将通过管道,穿越连绵群山,引入溪下水库,成为宁波市区的重要饮用水源。


游历溪下水库的最佳地点,在水库尽头的芝岭村。从宁波出发,过海曙区横街镇,沿望童线进山,沿途可以看到溪下水库,风光如画。在三叉路口,向毛夹岙村方向左转,路边可以看到一座古桥,名叫古洞桥。


这是一座非常特别的桥,桥的南端连接的是茂密的山林,既无人家也无路,因此古洞桥没有通行功能,仅供观赏而已。



古洞桥原来位于溪下水库淹没区的庄家溪上,始建于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时任参知政事的横街人张孝伯主持修建,桥位于翠山寺旁,初名翠山寺桥,桥由山中乱石砌成,是单孔月洞式,势若长虹跨大溪。宋代冯温舒在《兴建记》中称其“驾长虹以通兰若”。明代宁波诗人沈明臣在《游记》里写道:“寺前桥大石跨溪,高空谷中,有此自壮伟。云宋太师张卫国孝伯家所建。”


古桥历经数百年岁月冲礼,古桥逐渐倾危,屡经修缮。《四明谈助》记载,“桥圆洞跨溪,上下百级,仿佛西坝之高桥。但桥高而狭,且建于宋南渡后,迄今六百余年,石级烂蚀过半,举步荦确,行则惴惴”。1924年,翠山寺桥再次重修,适逢当时的宁波古城的城墙,被大规模拆除,重建古桥改用宁波城墙的条石。宁波古城墙拆毁后的条石,经过中塘河运到凤岙埠头,再由人工搬运,翻越屯岭和江村岭,翠山寺桥得以重建完成。古桥重建完成后,将桥名按其桥形改为“古洞桥”,桥名由大雷秀才汪崇干题写。


岁月变迁,命运又变。因为建设溪下水库,古洞桥面临被淹之命运,当时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了保护这座具有极高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桥,将古洞桥整体拆迁至翠岩山南麓的小溪上,与翠山寺相依相伴。这是浙江省内首次对单拱跨度和高度都特别大的古桥,进行搬迁保护。古桥获得新生,创造了文物保护的典范,为迁建古桥点赞!



无独有偶,溪下水库还有一座特别的桥,在水中半淹半露,值得观赏。从古洞桥沿公路继续前行,芝岭村和毛夹岙村,是赏秋的好地方。芝岭村,村民大多外迁,空虚残破,古村落的银杏树,叶已渐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