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也会得癌症,异常流脓莫忽视 外耳道癌,其实就是原发于外耳道的一种恶性肿瘤,最常见是鳞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病因暂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观点认为它的发生跟反复外耳道感染及各种患病因素刺激有关。

提醒:耳朵流脓不能大意,还可能是这些问题! 导致耳朵流脓的原因有很多,如鼓膜穿孔后没有长好,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脏水进入耳朵就容易反复;又或者鼓室乳突里边有肉芽、炎症长期存在就会长期有分泌物,一旦感染就会流脓;还有就是中耳炎,也会导致流脓、头痛、头晕、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其中,以中耳炎最为常见,患上中耳炎后,如果长期不愈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影响到患者的听力,如果情节比较重的,还可能就此耳聋。 不仅如此,久治不愈还可能诱发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当病灶侵犯到一些神经组织时,还可导致脑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发现中耳炎异常,一定要及时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教授何伟平表示:如果症状比较轻,可先通过3%过氧化氢溶液或硼酸水清洗,再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要是处于急性期,还要适当的给予抗生素治疗;而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最好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因为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具体怎么治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大家选择正规医院,然后积极配合医生即可。
延伸阅读:耳朵痒,能不能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王宁宇表示:正常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 因为“耳屎”可以保护我们的耳朵,阻碍声波对鼓膜的伤害,同时也有抑菌、杀菌的作用;而如果经常性地去捣鼓耳朵,很容易破坏保存层,而且耳部表皮也会变得干燥,进而引起瘙痒。越痒越想掏,这样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外耳道炎症、感染的可能,要是长期过度刺激耳部还可能癌变。 有人可能会问:那一直不掏,“耳屎”堆积堵住了怎么办?其实,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大部分“耳屎”会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喷嚏等过程中自动排出,这是因为耳道本身有自洁能力,不用我们费心管理。 而如果真的出现“耳屎”堵住了耳道,并且有了明显影响,如听力下降、耳鸣、闷胀感等,则很可能是“耵聍栓塞”,需要到医院及时处理,而不是自己盲目乱掏耳朵。 说了一大堆,有人肯定会说,那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总不能把你的手剁了吧?所以,小艾建议,在自己掏耳朵的时候,力气一定要掌握好,轻轻地在外耳道转动即可,最好用不掉絮的棉棒,避免使用小铁勺、发卡等尖锐的挖耳工具,以免受伤,一般半月一次即可。
总结:耳朵不需要经常掏,频繁掏耳朵很容易破坏保护层,如果过于用力,还可能导致破溃感染,引起一些疾病,危害患者健康。而当耳朵出现流脓等异常症状,则要警惕中耳炎等疾病,及时就医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