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现自杀桥段,劣质童书不仅是“滥”还是“坏”
不加糖大战奥特曼
2020-06-18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著名儿童读物中出现自杀桥段的详细描写,被质疑是否适合给小学生推荐阅读。对此,北京教育出版社回应称,目前已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全面下架,今后会加强内容把关,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提是指向一条正确的路径。对于缺少判断力的孩子来说,儿童读物的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一旦底线失守,开卷有益很容易成为“开卷有害”。《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遭受质疑后,有记者调研发现,童书市场存在大量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现象,部分童书还存在“儿童不宜”的露骨情节——有些童书赤裸裸地描写血腥、暴力情节,还有一些则在插图中展现血淋淋的场景。
     除了老师和家长之外,书籍是孩子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当血腥暴力的描写出现在儿童读物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杀伤力可想而知。《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披露,中国儿童自杀数量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情绪崩溃、走上绝路。书籍本应成为追求灵魂自由的避风港,如果儿童读物不能使孩子享受精神愉悦,反而诱导孩子误入歧途,这样的出版物显然是“有害”甚至“有毒”的。

     近年来,阅读越来越受到推崇,孩子书架上的书也越来越多,儿童读物市场也因此空前繁荣。资料显示,全国有580余家出版社,其中520多家都出版少儿图书,儿童读物约占图书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然而,市场繁荣的另一面是,儿童读物常因泥沙俱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毋庸讳言,儿童读物市场“既滥又缺”的状况令人担忧——“缺”的是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质读物,“滥”的是品质低下的劣质出版物。为了抢占市场、瓜分蛋糕,一些出版社热衷跟风炒作、盲目蹭热点,以至于作者良莠不齐、内容粗制滥造,错漏百出的儿童读物屡见不鲜。相比起东拼西揍、生搬硬造,“儿童不宜”的内容更令人感到愤怒和焦虑——这样的劣质儿童读物已不仅仅是“滥”,还是“坏”。
     儿童读物的质量备受关注,那些出现在“校外阅读推荐”“名家荐读”书目中的图书,无疑更值得家长信赖。然而,恰恰是这些儿童读物的失守,让很多家长感受到切肤之痛。问题儿童读物的曝光,多数都是因为家长或老师举报,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儿童读物上的荐读名家,是否真的认真审阅了这些出版物?如果“荐读”只是出版社自说自话,无疑涉嫌虚假宣传;如果名家只“荐”不“读”,则意味着一种不负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种问题儿童读物的曝光,都不失为一封“举报信”,除了下架问题图书之外,亦有必要引起全面梳理和反思。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对于儿童读物市场来说,要想真正使儿童出版作品“精起来”,首先就应该让编辑出版节奏“慢下来”——野蛮生长的儿童出版行业,应该降降温了。只有摆脱了浮躁的功利化倾向,才能沉下心将儿童读物当作奉献给孩子们的精神食粮,而不是过度商业化主导下的饕餮盛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