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流量稀缺 销售增量难寻—车企应如何看待数字营销
不加糖大战奥特曼
2020-06-16
     每天乘公交上下班,就是通过浏览行业文章观察、学习的最佳时段,主要信息来源是微信中的几个行业群。前不久,看到时任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振山(如今已升任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撰写的一篇文章(请参见:《马振山:销售所需“流量”成本剧增并稀缺车企怎么应对?》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jcgc/2020-05-15/doc-iircuyvi3298304.shtml),谈及车企的流量转化及数字营销转型问题,颇有共鸣。现在有的车企老总,可能发一条朋友圈都需要有团队代笔。更何况是亲笔撰写有关营销的一线心得,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销量高居榜首,且在疫情期间逆势而上的车企,其营销掌舵人能有如此深刻、实在的体验,尤为不易。作为这几年分别从乙方和媒体角度参与数字营销的观察者,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如果各家车企都达到如此认识程度,可能会更有办法度过眼前的危机。
     更早之前,在网上观看过马振山参与的一场视频直播,谈的也是类似问题。当时感受就是,面对疫情,如果在数字营销体系方面早有储备的车企,抗风险能力就更强一些。马振山早年曾经在一汽大众从事市场研究和战略规划有关的业务,对业务的分析和认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如今浸淫营销多年,得出这样的认识来反哺行业,是水到渠成之事。可以说,一汽大众近两年巩固优势,并且在疫情期间较快的恢复,是离不开这些积累的。


     在这篇文章中,有三方面的价值尤为珍贵。首先是关于组织架构在车企内部数字化推进中的重要性;其次是提到在流量时代,品牌的坚守是前提;第三,是包括内容产品矩阵、直播体系在内的“数字化”新基建的内容。其价值在于,看待车企的数字化营销转型,必须从战略高度,体系措施和长期效益去考虑。而是孤立的、项目性的去追逐热点。看问题的角度,就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决定了决策者的格局。

     关于营销的话题,有太多的理论,有眼花缭乱的案例,但是对于我的实践来说,很多车企在认识上是存在误区的。根源问题,还是组织架构上的,车企传统的组织架构和车企的数字化进程是不相匹配的。车企往往会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主要用于解决流量转化为线索的问题,并处理其他有关数字化业务。有的则是由IT部门主导。实际上,所有部门都离不开数字化的进程,不能割裂的看,谁做“数字营销”,谁做“传统营销”。割裂的后果,就是业务无法贯通,而阻力往往是来自内部。

     另一个误区,是对数字营销价值的认识。当前车企核心的压力还是卖车,所以很多企业都习惯于把业务和销量挂钩。7、8年前,东风日产提倡数字营销的价值,将广告投放与销售线索挂钩,可以说是车企在对广告方面认知的巨大进步。然而这种线索导向发展到今天,已经异化,成为套在车企营销部门头上的枷锁。

     首先,从用户购车行为来看,汽车垂直网站仍然是用户到线下看车购车之前,绕不开的重要环节。在此之前,可能用户在社交平台、综合平台或者其他异业领域去种草,但是这种种草行为,覆盖面很广,无法精准对应,也无法准确监测其流向。对于汽车垂直媒体来说,将“留资”同步给车企的DMP,是最直接的线索流转方法。但是垂直媒体的线索越来越贵,车的总销量降低,车企还要求降低CPL(或CPQL),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垂直媒体从业绩需求出发,会“一鱼三吃”,把线索同时卖给竞品,或者采购低成本线索转卖,而车企明知道这个情况,却受制于人,因为拿不到更好的线索。大家都是为KPI而活,而忽视了买线索的本质是什么。是转化呀!销售线索哪儿有增量,整个行业都没有增量,但是大部分车企都是把买到线索作为一个截止,作为所在部门完成任务的标志;或者片面的做一些异业活动,获得“增量”。显然更重要的是转化效率,把“吃”的鱼先吃到手,是让经销商认可、使用这些线索。但是在车企内部,这可能就成了另外一个部门的事。所以返回来还是说,数字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可以说,单纯的追逐线索导向,已经到了过犹不及的阶段。

     第二,马振山在文章中提到“营销的核心仍然是打造品牌魅力,否则无效的大量曝光将是最大的浪费,流量再高也是徒劳。”实际上,很多车企当前从现实的业绩出发,过于追逐热点,过于纠结转化,从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一个企业的产品,忽然成为爆款,很快又泯然众人,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举个极端的例子,“皮尺部”的产品,向来不缺流量,但给消费者的形象是什么?所以一旦出现行业整体下行,最先出大问题的就是这样的企业。关于“品效合一”也是错误的观念,品和效,在大部分情况下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汽车和快消品不同,决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东西是基础,再来点外部刺激。现在车企都重视抖音和B站的价值,但是我们看一条短视频,就决定购车了,那这个视频,得拍的多纠结?

     第三,新基建,不只是5G基站、充电桩这样的实体。新基建对车企来说至关重要,就是以数字化来改造数据流、业务流、资金流、商品流。也包括新的营销体系。马振山在文章中强调,建立PGC、OGC、UGC内容生产矩阵,建立直播体系,其实都是新基建的过程。车企既然有独立的销售公司,就是有别于传统的生产研发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聘请代理公司,是作为实现能力的延伸,而不是被代理公司牵着鼻子走。比如说,在建立内容生产矩阵的过程中,不要简单的看作“两微一抖”,实际上领导看哪儿,重点做哪儿,领导不看的,就是素材复用的附属品。现在对于媒体来说,同一条视频放多个平台,都起不到什么效果,何况是车企主导的营销?拿微博来说,如果忽视其价值,那在年初的奔驰事件,以及最近的东本事件来看,微博都是信息扩散的最主要阵地。

     再比如,疫情催化了直播的重要性,所以看待直播,就不是哄领导下海玩玩开心的噱头,而是要真抓实干的重要一环。即使请罗永浩、李佳琦,也并不能证明营销的水准,给我10台半价车,我0粉丝也能卖出去。关键是车企怎么看直播的价值,你的产品适合做什么平台为主,主机厂和经销商怎么配合,自己孵化的IP和媒体价值怎么互补。有了体系,实现线索转化就会水到渠成。

     第四,补充一点文章中没有提到的。用户买车之后的“数字营销”更重要,买车只是用户和这辆车产生5年甚至以上亲密关系的开始,有智能网联设备作为收集数据的基础,还需要数字化的服务体系升级,保证用户在用车周期,能够和车企产生交互,创造价值。这一部分,因为之前有文章详细论述,就不再提及。(请参见《乖乖的,给你糖吃!——智能化时代如何做一个好车主》)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中转发了JEEP数字营销负责人王博的一篇文章,是他在自己工作实践的总结,我也认为很有参考价值。转发的时候提到,车企真正实现数字营销的价值,需要艰难痛苦的历程,有4点:1、搞定大老板;2、搞定经销商;3、不要和大互联网公司以及大软件公司合作;4、不要着急,两年小成,五年建成。前两项是一个事,就是说,车企的数字化进程,必须是一号工程,二号工程都不可以,因为涉及到部门利益的问题。关于时间点,是因为这里面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谁提出“速胜论”,谁就是忽悠,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先摸清整体情况,对问题和困难有充分预估,再从小处入手,取得成效,留好余地;然后打好基础,最后把一块块的拼图补全。

     至于说,为什么不能信任大互联网公司。因为越是这样的公司,越是在未来的汽车生态链中取代主机厂的位置,不是我改变你,就是你改变我。他们绝不可能为车企做深度定制化,深度定制了,就是车企被他控制的开始。所以目前在很多创新领域,一方面车企和大互联网平台快速达成战略合作,占据舆论高点,一方面搞一些合资公司做深度尝试,另一方面就是以自己为主,找供应商做辅助的事情。但是自己搞,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也是个痛苦的过程。

     总之,看起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实际上,人有多么实事求是,事情就有多么日积月累。营销领域的变革,是汽车行业变革的重要一环,一定要有专业、耐心、负责任的人去干。

来源:汽车之家(https://www.360kuai.com/pc/zmt?id=3120912981&uid=02d85a67ba5761504014f334da8d0d28&sign=360_ba846251&tj_url=9c2ad0afc166aafdf&scene=1&refer_scene=0#text)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