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不听话?掌握6个说“不”技巧,做起很简单
小雨v
2020-04-13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面对的是: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忍耐力好的家长还会选择和孩子讲道理,但是往往会忍不住内心的怒火,轻则吼叫,重则打骂。父母也常常会对孩子说“不”:“快吃饭了,不要再吃零食了!”饭桌上,“不许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吃!”看完规定时间的动画片还要看,“不行!”·····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自己也越来越控住不住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让人心累。 家长不禁会疑惑,我到底哪里做错了?非要个我对着干?但其实这可能是教育的方法出了问题,家长可以从这6个方面做起,有效地对孩子说“不”。

1 、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说“不”孩子虽然小,但是也需要被理解。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投射心理”,即大人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好比一个孩子打针恐惧时,有些大人会说:“胆小鬼,打针就像被蚂蚁咬,至于让你哭成这样吗”;又好比一个孩子丢了新买的芭比玩具哭泣,有些大人会说:“你不觉得你是在无病呻吟吗?哭玩具,玩具能回来吗?”再好比一个孩子拆零食的包装袋时,不小心把零食洒落在泥地上大哭,有些大人会说:“让你别吃零食偏要吃!帮你拆你又不让……”有时候,严厉的斥责、批评对孩子说“不”,这种强硬的方式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倔强、逆反心理,你说的他偏不听,哭个没完,而这个时候特别有必要接纳孩子情绪。比如孩子睡前非要吃糖,家长首先接纳情绪本身,试着表达理解,“我知道你现在很想吃这个糖”,“这个糖看着是很好吃呀”,再给出具体的建议,委婉说“不”。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话是被父母听进去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接纳,心理上会解除对父母不信任、抵触的防线,从而顺利接受父母的信息。
2、少说“不”当我们看到孩子某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行为时,总是忍不住一直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许”,渐渐甚至都成了口头禅、顺口溜了。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他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事事做得完美,样样不出差错。总是禁止、否定孩子行为很容易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会变得畏手畏脚、遇事容易退缩;或者走入另一个极端,对父母感到厌烦,事事和父母对着来。在那些不违反原则、无伤大雅的事情上,放轻松一点,不要给孩子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当孩子几次三番出现同一个问题,影响到他习惯的养成时,这时父母再找准一个恰当的时机,统一来解决这个问题。3 、温和而坚定的坚持规则,而非纯粹发泄愤怒情绪
有些父母,在对孩子说“不”时总是情绪先行,大发脾气、暴跳如雷,教育的效果却容易打折扣。一个暴怒的家长,孩子的注意力全都会放在情绪上,而不是父母的话语上,孩子很可能是被你的情绪“吓”听话,而不是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弄清了“不”的原因,所以你发现孩子常常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父母不要用发脾气的方式对孩子说“不”。明智的家长,在对孩子说“不”时,会保持情绪的稳定,重在对孩子表达清楚“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从根本上达到了教育目的。
4、用规则代替唠叨惩罚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很久,同样,改掉一个毛病也需要很多次的反复、强化。家长与其在孩子每次犯同一个错误时反反复复唠叨,不如及早就定好规则,用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该定下的规矩,在和孩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具体成清晰明确的规则,并和孩子一起执行。规则的力量不动声色却很强大,孩子会在日复一日的遵守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或提供有限的选择有些时候对孩子说“不”他不听,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指令不够明确,孩子会产生“那我到底该怎么做呢”的疑问。比如:“别把玩具撒的到处都是!”只是为了让孩子停止他正在做的事,却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做,即使他能听话停下,但是却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父母不妨从正向来说“不”,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玩完玩具要把他们都收到那个箱子里哦。”或是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我们给孩子的指令越具体,孩子从接受信息到行动起来的效率就会越高。5、越相信,越看见,及时肯定正面行为,孩子就会再接再厉对孩子说“不”其实是一种很消极的语境,总是在限制孩子的各种想法和行为。所以有些时候,家长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抓住孩子做得好的一次,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孩子平时都会赖床,某一次按时起床了,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具体地夸一夸孩子:“你今天按时起床了,做的非常好哦!要是每天都能保持就更棒啦。”
正面的行为得到强化,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弱化掉那些负面的行为,逐渐改掉坏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