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8家喝酒培训基地被整治,网友:难怪酒量好
阿瑞斯
2019-08-21
山东人常给人以酒量颇大的印象,仿佛“三碗不过岗”,“十八碗”也不嫌多的。近日山东民政厅公布了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名单中赫然存在着8家喝酒培训基地。舆论对此颇为诧异,有人感叹喝酒竟然也有培训基地,有人调侃山东人的酒量都是培训出来的。社交媒体上也流传出各种段子:“山东人民欢迎你来喝酒 不会喝我教你喝”“居然还有这种培训……大山东让我大开眼界!”“难怪酒量好”“都是些什么人去培训?又都是哪些单位需求这样的‘人才’?”。噱头8月16日,山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官网公布了“非法社会组织名单(2019年第一批)”,67家非法社会组织被整治,其中仅“喝酒培训”相关的组织就有8个。他们的名称也颇有喜感,分别是:“山东喝酒技术培训中心、莱芜喝酒人才培训基地、济南市喝酒人才培训中心、即墨喝酒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德州喝酒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喝不醉研究学院德州分院、兰陵县喝酒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菏泽市巨野县一直喝培训基地”。名单一公布即引来舆论热议。这些基地,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山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官网的通知显示,山东省民政厅、省公安厅为了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持续在山东省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动。为避免更多的民众上当受骗,现集中公布今年上半年打击整治的部分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上述8个非法社会组织,分别在分布在济南、青岛、德州、临沂和菏泽等5个地级市。山东省民政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厅只是将各地查处的非法组织信息汇总,查处的细节问题还需问各地区民政局。济南市长清区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们处理的是“济南市喝酒人才培训中心”和“济南市撸串文化研究院”,时间是今年4月份。他们到达现场后发现,那只是一家饭店,并没有实际的培训场地和培训人员。事实上,媒体此前曾报道过此事。对于这家饭店,当地民政部门对该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责令整改,同时移除现场相关标牌。与济南的情况差不多,德州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处理的是“德州喝酒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喝不醉研究学院德州分院”。他们到达现场时也未发现培训场地与培训人员,只是仅仅挂了这两个牌子,遂责令其摘除相关标牌。青岛也是一样。即墨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处理“即墨喝酒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是源于一次群众举报。当他们到达该基地时也未发现实际培训场地和培训人员。事实证明,这些“奇葩营销”只是商家的噱头而已。一位从事企业营销的资深人士称,这种奇葩的营销操作基本可以断定就是噱头,其他几家也应是如此。涉嫌违法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山东省出现的“喝酒培训基地”的奇葩营销并非孤例。同样是8月,《海峡导报》报道称,福建漳州龙海市也出现了一家喝酒技术人才培训中心。后来事实证明,这块牌子属于龙海市月港广场内一海鲜馆的。龙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杨副局长对媒体表示,这种牌子存在误导性,带来负面影响,“政府部门肯定不会批准设这种牌子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博得顾客的关注,搞这种哗众取宠的招牌实属不该”。他呼吁所有商家,要守法经营,宣传炒作也要有个度。今年6月,湖北武汉也出现了类似现象。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一餐馆赫然挂着“武汉市喝酒技术培训基地”字样的招牌。该餐馆工作人员曾对媒体解释称,开业时就这个牌子将挂上了,“只是好玩”。后来经当地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人员劝说后将牌子摘下。资深品牌战略专家黄扬认为,这类营销屡有出现,其目的就是博眼球,是被所谓的网红经济带偏了,“总想爆个猛料,本质是投机心理”。很多人模仿此类营销更说明拥有投机心理的人很多,都想弯道超车。上述从事企业营销的资深人士观点也与之类似。他认为“喝酒培训中心”运用了类似“反差营销”的手法。“比如一些小饭馆小酒吧会把门弄得很小,有时候看上去根本不是门,进去之后会发现别有洞天。这就是为了营造类似‘暗门’的效果”。事实上,“喝酒培训中心”这种奇葩的营销操作已经涉嫌违法。北京泽博律师事务所刘征律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上述“机构”未经审批成立就挂出这样的牌子,不管是饭店还是培训机构,都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问题。北京律众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吴萌认为,他们主要违反了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他表示,一般来说,店铺只能悬挂自己的商标和自己的字号,不能在户外悬挂与自己经营范围无关的牌匾、标识。案例中的餐馆主业是餐饮,因此不能悬挂“喝酒技术培训基地”的招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而上述山东8家培训中心或基地均未进行社团登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