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岭东——献给亲爱的岭东
卖樱桃的小丸子
2017-12-26
本帖最后由 卖樱桃的小丸子 于 2017-12-26 09:11 编辑


       谨以此文,献给亲爱的岭东!献给那曾经辉煌如今却衰老颓败的岭东;献给那里的山山水水;献给每一条熟悉的街道、每一处有回忆的景物;献给那些把青春、热血和生命都奉献给那片土地的人们;献给那些离开故土却依然牵挂她的人们;献给那些不嫌她衰老不嫌她颓废依然守护着她的人们,献给我们共同的回忆——大岭东矿的辉煌。

岭东的由来
作者:幸福彼岸

        岭东区政府驻地西部有一座出汗岭,出汗岭东侧称岭东,因此得名岭东。出汗岭西侧称岭西,1980年8月成立岭西区人民政府。1987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双鸭山市的岭东、岭西两区合并为岭东区。

        岭东区是全市开发最早的一个地区。从1928年到1946年,先后有当地农民、富锦县地主和日本人在此挖煤开矿,1947年4月,合江省政府接管矿山。同年7月在岭东成立了双鸭山矿务局,1954年成立了岭东区公所,隶属双鸭山矿区政府。1959年改成岭东经济区,1961年称岭东分社,1968年称岭东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政企合并称岭东矿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政企分开,恢复岭东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6月正式成立岭东区人民政府。

       第一口矿井在原来岭东火车站东面山上。



       岭东在开矿时叫富安矿,岭西叫富桦矿。



       矿务局原址在岭东矿医院老门诊的平房,现已改为居民房。

关于岭东的回忆
       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记录也是有限的,所以这里,诚恳地希望大家能一起回忆那片土地上曾经的故事。

        我家附近的回忆

        我不知道为什么岭东要分成北山、中山和南山,我家住在南山。

        按照现在的说法,我家以前的位置也算是学区房了,因为离矿一中非常近,听见上课铃出家门,进教室铃都还没有停。

        起初我是特别不乐意离开上游井的,因为在我心中,姥姥姥爷才是我最亲的亲人,爸爸妈妈虽然每周都去看我,但是他们来去我都无动于衷。上了股大火,拗不过大人,我还是回家了,很快就被送去学前班,那时候还叫育红班,小伙伴们有印象吧?

       先从矿一中写起吧。

       一中最初有一排平房,两个二节楼,平房是教室,二节楼里也有教室,不过有一个不知道为啥不能用,我都上初中了,后面的5层楼才开始使用。那时候的学校,白房红瓦,教室门前有个门洞,每天看到好多好大的学生来来往往。他们放学之后小孩子可以溜进去玩玩,也没啥玩的,单杠双杠,要说开心,就是那个能跑开的操场可以打羽毛球了,好大的厕所在不使用的楼后面。一直对平房教室对着的那个两层办公楼好奇,现在也只能带着这个好奇的遗憾了。因为没在那读过书,也没进去过。

        以前的一中还是挺好的,学生能考上大学,学风也好,以前一直期待去那里读高中,结果初中就发生了扭转,我们被家长转学去了市二中,从此和矿一中再无交集。

        一中对面是商店,以前姓崔一家开的,后来是我一位阿姨开的,再后来就不知道了,旁边姓赵一家开的。赵姓的老人是位老战士,年轻参军从河北打到湖南,在那边娶了媳妇,结婚的时候都40多岁了。他有一个脑瘫的孙子,老人为了那个孙子也是付出了全部,前些年老人去世了,每一个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被尊敬,被记得。

        学校不远处还有一个台球厅,不过那时候我是好孩子,三室一厅是万万去不得的,所以里面啥情况,一概不知。只记得邻居们叫那家“老梅家”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女主人的姓,男主人姓张,我叫他张爷爷,现在老人还住在那附近。

        台球厅对面的路的尽头,是夜(业)校,应该是和一中背靠背吧!夜(业)校是我喜欢的地方,因为白天也可以进去玩,夜校那排平房的后面我和小伙伴们都去走过,那时候,真是没啥玩的。夜(业)校门前就是河,所以那桥上桥下也是娱乐的场所,还喜欢趟水走很远,不过后来有人养猪往河倒猪粪,我们就不能下水了。

        那时候一下大雨河水就会上涨,好多人家就会进水,大人们忙着把米面怕湿的东西往高处放。我们这些孩子就开心地在水里嬉戏,全然不顾已经进水的靴子,在齐腰深的水中行走是很艰难的,但也是很快乐的,还好我们没有被冲走的经历,但是为此被父母训,每次都是不可避免的。

  大河(我们小时候就这么叫)东面是白酒厂,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那10瓶一捆的老白干,我一直都很好奇是怎么用一根“玻璃丝绳”捆的,那么结实,那么好看。白酒厂里面有个很大像油罐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装酒的。只记得酒厂排酒糟的口对着河,那还有一座桥,不过有个地方有个大洞,一次跑着玩,一个小伙伴掉下去了,那时候的孩子很皮实,都没有哭,小伙伴们嘻哈笑过之后一起继续疯跑。

        那桥下还住过“老疯子”我们那时候就那么叫,老疯子的标志是,脸黑,四季穿棉衣,夏天热了就脱光光,嘴里总是自言自语,大人们的警告使得我们总是见到“老疯子”就远远跑掉。

       白酒厂北面,是煤仓,那年月好多人去偷煤。火车皮把从煤仓漏下装好的煤源源不断地运走。淘气的孩子喜欢扒火车皮,不过好像有个孩子被火车轧断了腿。好在我们没那么淘气,也不敢那么淘气,所以完好无损长到现在。

       煤仓对面,有很高很陡的台阶,爬到上面能看到现在蓝天酒店的地方,很早以前,那里是我们28委领粮的粮店,粮店早晨炸油炸糕和“大果子”,要用粮票和钱才能买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满是豆馅的油炸糕了。

       从煤仓对面的台阶再往上走,就进山了。

曾经的岭东矿一中,我们心中的大一中。



无论作何用途,在我们心中,她都是一中。



还记得以前的大门是两扇大铁门和两扇小门,学生上下学开大门,平时走小门,如今已是电动门。



原来这个位置是水房。



昔日那书声琅琅的教室和我们上课时向往的操场……



那令人向往的二节楼。



原来的青楼红瓦……



那神秘的从未使用过的两层教学楼已经化身为平房教室。



曾经,这里有简单却必要的体育器材,还记得吗?是否你也和好友坐在双杠上聊过理想和未来?



九几年建成的五层楼房,依然还是现在这附近最高的楼房。



一中院墙南面曾经有一条小路……



曾经的大白厕所已经翻新。



一中北大墙外的家属房,哪个曾是你老师的家?



一中门前北望,那长长的路上,留下多少少年的笑声,记录多少求学的脚步……



春天来了,为何你还如此斑驳……



还记得这家商店吗?



那位老军人家的商店。



曾经的“老梅家”台球厅。



夜(业)校的水泥路,已经近乎消失……后来这里变成了弹簧厂。



站在夜(业)校门前的桥上,北望儿时的大河……



曾经,这河水里泛着酿酒的稻壳……还认得出那座桥吗?



曾经的白酒厂。



栈桥和煤仓已经没有了,说到这两个词,是不是还会想到那个红砖栈桥和煤仓?还有那不知是何频率却总响起的电铃?



站在曾经白酒厂门前南望,依稀可以看到六井大院吧?



曾经,这里有两条青山路通往大河的小路。



六井向蓝天方向,飞驰而过的车卷起尘土,久久不散,一如我们对这儿时家园的回忆和些许伤感……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