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饶河农场,我真想留下来陪你
执手踏青
2017-10-11
        在双鸭山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多年,有个地方始终没去过,那就是饶河。多年来,一直想找个机会到饶河看看,由于诸多原因愿望不断搁浅。不久前,红兴隆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再利打电话,约我们双鸭山几位作家,一起参加边疆行文学采风活动,目的地是饶河农场,这不禁令我热血沸腾——终于有机会去饶河了。        临行那天早上天气有些阴,这不禁让心情大打折扣。当文友驾车驶过建三江收费站,天终于晴了。望着路边一片片金黄的稻谷,闻着田野里飘来的清香,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不禁多了些孩提般的渴望和冲动。
         采风第一站即是饶河农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干净和大气所折服。那宽阔笔直的大道,平整地展现在面前,路两边笔直的路灯直插云霄,挺拔之美赫然显现。生活区的街道上,你看不到一个飞扬的垃圾袋儿。尤其那些整合化一的楼房,鳞次栉比,蓝瓦白墙,这与市区狭窄的街道、拥挤的车辆和上岗下坡相比,多了些与众不同的美感。        晚饭后走进宾馆一侧的水上公园,立即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美丽的霓虹灯随着廊桥延伸,仿佛神来之手穿起的七彩童话,红的、绿的、蓝的、白的,浅浅的光影倒映水中,水面上弧光闪烁,仿佛倒映的天河,又如行走的流星。踏上水上廊桥,如同穿梭星空,当你抬头的刹那间,才突然意识到这并非星空漫步。        乘着美丽的夜色,徜徉在大街上,能感觉到这里的平静与温和。没有车水马龙的穿梭,没有汽车喇叭的吵扰,两行路灯护卫着一条街道直通远方,仿佛一条霓虹的彩龙。每盏路灯都如一幅艺术的画卷,在灯杆离地两米多高的地方,那些霓虹光线折叠,成了棵棵美丽的白菜形状,尤其在寂静的夜里,那些红绿光影搭配,熠熠生辉,多了种田园般的味道。

        饶河农场的夜没有都市的那种奢华,也没有大屏幕闪烁的那种亮度,走过路过如同飘过一缕乡情,生长一种相思,好像一种庄重的告知,又像一种有意的提醒,思绪里不知不觉便多了一些乡村的质朴。        采风第二天,我们还参观了艺体中心,感受了室内运动场所的宽阔和气派,而那些喜欢运动的作家们,竟然忍不住拿起了篮球,在空阔的篮球场里,拍着篮球玩起来了三步投篮。        走进饶河农场场史馆的时候,我们为农场的历史文化所吸引。饶河农场始建于1964年,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土地总面积110万亩,下辖9个管理区,共1.3万人口。它南依完达山脉,北靠挠力河,东临乌苏里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36公里。

        当年,王震将军带领10万官兵开发北大荒,开创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奇迹,使昔日荒凉的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望着史馆里第一代垦荒人留下的物品,比如一支钢笔、一台电话、一件衣裳、一把**,等等,它都像一种无声的语言,把官兵们的汗水放大,把知青的历史放大,把北大荒的精神放大。毫无疑问,没有垦区官兵曾经的努力,就不会有饶河农场今天的瓜果飘香,就不会有蓝江、绿城、丹青、饶河的腾飞和发展!        据农场党委副书记陈国庆介绍,近年来,饶河农场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通村公路、文化广场、水上公园、丰富优美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上海、北京、天津等各地知青举家回访。农场还与县城经济联合,开发了珍宝岛一日游、饶河小南山国门游,以及乌苏里江畔、西通、新兴洞抗联遗址、场部欣城景区、四排乡赫哲族风情园等旅游项目,他们开始由传统农业经济,逐步向发展旅游经济拓展。
        不论是我们,还是其他来旅游的人,都对饶河农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楼房还是街道,不管是文化设施还是经典别墅区,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饶河农场都像一个魅力四射的小伙子,从里到外透出一种特殊的人文气质。饶河农场从过去的固步自封和谦虚内敛,到现在的自我包装和自我推介,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厂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战略思想和发展外延上。        饶河农场美得纯净,美得质朴,美得让人害起浓重的乡思,美得让人看过就心生眷恋,住过就想逗留几日。呼吸着清新的风,感受着平淡和静雅,不管是在场区走一走、转一转,还是爬一爬楛矢山,溜一溜楛矢大街,再多的烦恼都会烟消雾散,再纠结的心情都会如花舒展。饶河农场宁静得没有打扰,淡雅得没有粉饰,一切清新脱俗,自然真实,我倒羡慕起他们的生活来。说心里话,其实我是真的好想留,可是又真的必须走,挥挥手的时候,总忍不住频频回头,相约得惊喜连连,喜欢得难舍难分,这也许就是饶河农场的独特魅力吧! 秋登大顶子山         只要到了饶河,有个地方千万不要错别,那就是一定去登一登大顶子山。大顶子山离饶河农场29公里,海拔801米。山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坡陡峻,北坡略缓,共有八个顶峰,主顶古称制俄顶。山上森林茂密,原始植被犹存,远望峰峦起伏,近观清泉小溪,自然景色迷人。        大顶子山原名为伊克堆累山,赫哲语意为老牛顶子,又为大鼎子山。大顶子山也是饶河较为出名的景点之一。大顶子山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乌苏里船歌》。当人们听到或者唱起这首歌曲的时候,就会想到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的绝美画面。
        大顶子山上有桦树、柞树、枫树,等等,它们就像一把把大伞,把整座山遮盖的严严实实,让你很难看到裸露的岩石。无论是树还是草,它都像一件美丽的衣裳,把大顶子山打扮得潇洒帅气,刚性十足。尤其时至深秋,大顶子山开始了颜色的革命。山脚下的叶子还郁郁葱葱,而半山腰红黄相间,当我们登临山顶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树叶已经枯黄,让人有了种一山三秋的体验。       或许是没有登过高山的缘故吧,当我们驱车前往山顶的时候,一种不适之感随之而来,只觉得耳膜往里鼓胀,当你使劲咽一口唾沫的时候,耳朵里有一种轻微的响声,耳膜再次恢复原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高山反应吧!        大顶子山风景区已初具规模。一进山门,一条不算太宽的柏油路直通山顶,让人多了种山间穿梭的绝美体验。登临山顶,那里有一处停车场,下车之后,你就看到了一座美丽的建筑,一座山顶的楼阁,当你爬上楼阁登临巅峰,马上会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大顶子山上有许多风力发电风车,夕阳余辉下,如同一排排整齐的依仗队,突兀地占据着诸多山头,在群山之巅,在美丽的秋色之中,它们不停旋转着,样子从容,转速均匀,既有尘世隐约之美,又有超脱挺拔之秀。        站在山顶楼台阁榭之中,你尽管极目远眺,能看得见远处的饶河县城,还有美丽的乌苏里江,能看到对面的俄罗斯小镇,也可以欣赏到满目秋山那种横亘千里,漫山红遍的大气磅礴。尤其登临绝顶,眼望天蓝空碧,身受凉风习习,深吸扑鼻清香,那绝对是一种超然体味。 情系乌苏里江         世界上有四条未经工业污染河流,乌苏里江就是其中之一。站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眼望着滔滔江水,看着岸边停泊的渔船,还有近在咫尺的对岸,禁不住思绪万千。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支流,它的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棱河、挠力河等。乌苏里江有5个月左右封冻期。乌拉河口以下可通航。同时也是我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上游由乌拉河和道比河汇合而成。两河均发源于锡霍特山脉西南坡,东北流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黑龙江汇合,全长约9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7万平方公里。

        乌苏里江原是我国一条内河,它承载一段屈辱的历史。1860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以后,乌苏里江由此成了一条界江,成了民族之殇,切肤之痛。尤其看着俄罗斯沿江巡逻的快艇,泛着巨大的水花,疯狂的行驶在江面上,我的心竟然沉重起来,少了一种看到它就疯狂的冲动。        乌苏里江的水是清的,它清澈的可以看到游动的鱼虾。站在江边,当身体的倒影投入江水,顿时有种投江畅游的想法。因为季节的关系,也因为其他的原因,我们无法做到酣畅淋漓的游,只能空留下一江的呜咽。        无法想象,一江之隔,却造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也许那些鱼虾感受不到束缚,那些空中飞翔的鸟儿感觉不到不同,但对于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国人来说,乌苏里江再美也有缺憾,风光再秀丽也有悲伤。

        一江水两岸山,一方是逶迤的完达山脉,自然秀丽,林海浩瀚,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另一方是俄罗斯的山,植被茂密,生态原始,人烟稀少,自然天成。好在乌苏里江还会给予我们许多馈赠,每年秋季出产的大马哈鱼,成为沿岸人民津津乐道的美事。素“三花、五罗、十八子”之称的名贵冷水鱼,也成为北方的一大特色,尤其是端上餐桌的鱼子酱,独特风味的“塔拉哈”,都会让你品尝到与众不同的香。        乌苏里江清纯质朴,如同打鱼的赫哲人一样,从里到外都渗透着憨直。站在美丽的江边,望着水波粼粼的江面,还有静静停泊的渔船。闻着江水的腥味,跃上无人的渔船,然后再唱一首《乌苏里船歌》,一种豪情自心底浮起,让人多了种亲切和幸福之感。尤其登上高高的瞭望哨,自上而下俯视大江,看滔滔江水源源不断,听水拍江岸震天作响,不禁生发出万般豪情。

        乌苏里江像约会的情人一样,有荡气回肠的美、难舍难分的情、相思相恋的真。看清澈江水,望东去豪迈,乘江上渔船,看沿江风景,都觉得它像美丽清纯的少女,江水连天,群山簇拥,青衫素颜,长裙舞动,仿佛苍天眷恋,让人有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饶河之行时间很短,两天行程似乎不能让我们了解太多,不过这已足够了。无论是登上高高的大顶子山,还是面对中俄大界江乌苏里江,无论是了解四排乡赫哲族文化,还是参观让人心仪的小南河村……        我只能说——饶河,我真的不愿走,真的想留下来陪你,哪怕终老于此,今生也无悔!

作者简介:冯殿波,笔名风雨鹿鸣。1973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莒县,黑龙江省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双鸭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东北网龙版签约作家。多年来,曾在国家、省、市、国外华文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等400余篇,有多篇作品入选各类文集,著有散文集《足音》。策划:舒洁  编辑:冯殿波  徐玲  制作:姜微  赵艳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