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双鸭山四方台区太保镇山河村第一书记吴双梅
凉的快啊
2017-03-16
3月9日,记者一行迎着乍暖还寒的初春,踏着渐渐融化的积雪,前往双鸭山30公里外的四方台区太保镇山河村采访驻村第一书记吴双梅。

A

来到村委会大院,前院整齐码放着水稻种子,后院传来阵阵话语声。记者随着声音走进屋内,只见吴双梅正带领村民学习解读《2017中央一号文件》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通俗点讲,其实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生产什么,尽最大努力迎合市场需求,达到增收目的。”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这从根本上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

“吴书记,我们文化少,许多大道理不太明白,只知道自从你来了,我们干啥都有了方向,在你的帮助下我们种地更赚钱了。今年你就说这地该咋种,我们听你的!”66岁的村民郭淑兰心急地说。

“咱们村自从发展了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农副产品,村民可比以前富裕了不少……”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祥十分感慨。

“我们家的草莓就是例子,自从用了有机富硒营养液和自养蜜蜂授粉后,前来采摘的人都说草莓味美、纯正、新鲜、可口,卖得可好了。”“三兄弟”草莓采摘园种植户任凤平高兴地说道。

“我们要依托有机富硒产业优势,调整好产业结构,努力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绿色品牌,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满意、健康的农副产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吴双梅的话语很有号召力。跟着吴双梅的思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唠开了,话语中有着感激和满足,也充满着希望和干劲。

在村委会的会议室,记者看到贴近墙壁有一个“硒旺”生物纳米有机富硒农产品展示区,那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富含生物纳米有机富硒的大米、小米、木耳、干菜、鸡蛋等系列农副产品和宣传画册。

这些都浸透着吴双梅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折射出她这个第一书记工作成果。在吴双梅与村民们的畅谈中,我们感受到了她来村后给这里带来的点点滴滴变化!

B

山河村是由原来的山河屯、园林屯和水库屯三屯合并而成的,有288户995口人,全村耕地4150亩。村子被群山环抱,背靠水库,远离都市,周边环境绿色环保,生态环境良好。

2015年12月,吴双梅从市120急救中心来到山河村任第一书记。在村里安营扎寨后,她拿着笔和本,走家串户,访民情问民意,听建议征意见。

村民收入少,青壮年在村的少,村集体积累少,村里泥泞路多,要求低保的人多,村民的怨言多。面对“三少”和“三多”问题,如何去化解?这一时困扰着吴双梅彻夜难眠。

面对孤儿张佳丽,她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帮扶村民,她就像自家亲人。送钱送物毫不吝啬。村民刘福田去年突发脑溢血,情况十分危急,吴双梅帮助联系救护车送他去医院;村民金秀英身患重病,吴双梅到医院看望,送去了慰问金和各种营养品。

为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送上慰问品,为留守儿童送去学生用具,为村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为群众普及了农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成了吴双梅日常工作中的寻常事。

2016年7月8日,一场大雨把山河村200多亩水稻田淹得可不轻,吴双梅和村主任王金山等村两委干部一同冒雨查灾情,并自费雇来挖沟机进行水渠排水作业,将稻田地里多余的积水排除,看到村民的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一脸泥水的吴双梅也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C

晌午时分,初春的暖阳露出了笑脸。村边一排白色“龙骨”架起的大棚,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的耀眼。

在吴双梅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三兄弟”草莓采摘园。500平方米的大棚内一幕惊奇的场景映入眼帘:500多株密密麻麻排列的圆柱体一人多高,从下而上生长着草莓秧,贴壁悬挂在半空中的一串串草莓果甚是喜人。

谈起自己的特色草莓园,种植户任凤平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人特别感谢吴书记,是她在无土立体栽培草莓的基础上,动员他们用上生物纳米有机富硒营养液。用 “营养餐”培育的草莓卖到40元钱一斤,粗略估计采摘期收入能达到10万多元,比种植传统的棚室蔬菜和大田作物效益高出不知多少倍。

任凤平说,去春草莓刚上市。吴双梅在早市身披第一书记授带,为绿色草莓质量做保证,帮助卖草莓。同时在同学、朋友圈里发出微信,吸引人来这里采摘。

吴双梅邀请了尚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业技术专家,给种植养殖大户进行了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使村民了解掌握了一些科学种植知识,并与这家公司结成科技帮扶对子。她还联系派出单位与村里建立精准扶贫联系点,帮助农民卖菜卖粮,增加收入。

D

村民思想纯朴,但又缺乏创新。从进村那天起,吴双梅就面临着如何调整结构带领村民致富的大问题。她在调研中发现,山河村是一个以水稻、养殖,柞蚕等生产为主的村屯,全村利用水库水灌溉虽然发展水田1300多亩,但是却没有市场优势,归根结底是稻米太普通了。

想让农民致富,就要增加科技含量,让传统种植产业“披上”先进技术 “外衣”。 吴双梅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旱改水150亩,并引进绥精18号、苗稻花香2号优良品种。

几番周折,吴双梅同黑龙江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上。引进农业高科技,水稻用上了“营养餐” ——生物纳米有机富硒营养液,普通稻米摇身变成了“富硒米,身价倍增。

为了让农民抱团致富,在她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硒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民60多户。在我市第一个摸索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产业+互联网”的一条切合实际的致富脱贫模式。

如今,按照“保底、嫁接、分利”的合作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民积极开展富硒生产性种植养殖,并注册了“硒赢”富硒农产品商标、设计了系列包装,富含生物纳米有机硒的木耳、干菜、鸡蛋、大米、小米等系列农副产品一进市场,就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种植有机富硒水稻700亩、富硒杂粮150亩、谷子50亩;发展蔬菜类大棚30亩、木耳栽培10棚;蛋鸡养殖2000只;年产有机富硒大米510万斤、杂粮7.5万斤、蔬菜7.5万斤、木耳8000斤、鸡蛋4.5万斤……

“放大富硒农副产品品牌效应,壮大富硒产业链条,切实把‘富硒资源’化为‘富民动力’,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吴双梅的话语描绘出了山河村调结构奔小康的美好明天。





初春暖阳的余晖,洒落在山河村村民家的房顶上,预示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

眺望远处,一望无际的山野,风力发电机输送着自己的能量,飞翔的小鸟时而歌唱,仿佛诉说着第一书记在乡村的辛勤耕耘和倾力奉献……

就在记者即将结束这次采访,吴双梅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稚嫩的声音,“妈妈我想你了,你啥时候回来啊”“别哭别哭,妈妈忙完工作,很快就回家看你了”。

听着孩子声,看着吴双梅眼睑里的泪花,记者的心再次被感动了。是啊,我市下派到基层的第一书记们,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把天伦之乐带到他们视为第二故乡的村屯、社区,与群众们“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打造美好新生活,他们是群众心中最亲的人、最美的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