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畏惧困难时,大人怎么帮助比较好
赵四儿
2017-03-01
家长提问:
我的女儿今年6周岁,从孩子出生,我就立志做她的朋友,爱她,尊重她,应该说为她营造的环境还是宽松的。自从上幼儿园大班后,学习到了拼音、数学,想让她回家后再做一做、学一学就很不愿意,特别是在遇到了困难后,非常抵触。

今年4月开始学习钢琴。刚开始时还行,可随着难度的增大,她越来越不愿意弹琴了。她有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弹一手好钢琴,可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努力就弹不好。

最担心的是,9月她就要步入小学了,在她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如果在学习上也轻易放弃,那该怎么办呢?请帮我支支招吧!



什么样的孩子会比较容易畏惧困难

李跃儿:

孩子天生就是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的。

1、出生时受过创伤的
只有出生时受到过创伤的孩子才会出现所谓的退化现象。
他们在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中,突然受到的痛疼、窒息等严重伤痛,会导致他以为所来到的这个世界会让他经常受到这种伤痛,所以会变得容易退缩,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想退回到出生前的状态。
这样的孩子在婴儿时期显示出睡眠过多,对工作不感兴趣,如不会吃手指头,不去啃能抓到的东西,在走路时不会为了感受自己走路而不让成人抱,大了以后,会显示出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感兴趣。

2、0-3岁被抱得过多的孩子
在0-3岁这个阶段被抱得过多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在抱的过程中,会把孩子所要进行的工作都阻止了,3岁之后孩子就会显示出对任何工作都不感兴趣,并对老师的工作引领也不产生反映,而且在上小学后,大脑不会工作,老师称这样的孩子为水泥脑子。
其实不是孩子天生脑子笨,而是由于缺少自我学习和自我建构的机会,孩子的大脑没有发展其工作模式,在遇到工作内容时大脑不会工作。一旦孩子成为这样,成人就需要付出长久的时间和耐心。



找到孩子畏惧困难的原因

看案例中的描述,孩子还是能够去做事的,只是孩子是否能够坚持和成人是否要求孩子去坚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以及孩子的发展需要来决定。
1、从小不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比如,孩子从小就没有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而且又被家里娇生惯养,很少能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等孩子到了四岁或五岁后,却突然想让他优秀起来,让他能够自主地去学习或者工作,这是不可能的。

2、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任务
孩子在学校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父母又额外地给孩子布置作业,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这样的工作,于是就会出现抗拒情绪。
其实孩子抗拒成人的做法,并不见得是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只是由于孩子无法分清这两者的区别,就拒绝去做那件事。
所以,当我们认为孩子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时,先看看是不是有以上的原因。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在孩子生存必须掌握的那些能力上,如果他也是不能完成其中的基本内容,这就需要成人和孩子一起坚持去完成,同时我们还需要使孩子对所完成的内容感兴趣。这样,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慢慢地随着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孩子就会喜欢上那些生存所必要的训练。

比较错误的做法是对孩子直接说:“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句话会吓到孩子,他们会哭哭啼啼地说自己做不了。如果成人能主动为孩子展示或跟孩子一起去解决,就会刺激起了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能解决问题,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长期地解决问题会使儿童产生关于自己的良好的效能认知,当问题出现时他们知道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就会去继续做。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帮助孩子建构起这个样子的品质。

【温馨提醒】
♥ 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要只看到孩子在当下问题上的表现,而是要看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再从根本上治理调整。否则我们就会把原因归结到孩子身上,而对孩子不满,这种不满会被孩子吸收,他就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不被家长欣赏的人,就会变得萎缩和不自信。它的直接结果是,遇到所有的事情,孩子都认为自己做不了而半途放弃。

♥ 孩子6岁之后,每天必须得完成的任务,成人一定要盯着孩子去完成。但是盯的时候是平和的,是给孩子以精神支持,使孩子完成工作,而不是利用情绪,恐吓孩子,使孩子完成工作,这两种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会使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有信心;后者使孩子越来越害怕承担自己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