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一个样子,在家又是另一个样
amdancy
2016-10-13
蓉蓉妈说,孩子在幼儿园里常常受到表扬,每次孩子都会认真洗手吃饭,从不挑食,且不浪费一粒粮食。而回到家之后呢,吃饭时,孩子挑三拣四,从不吃完,催促好久才会去洗手。蓉蓉妈有点哭笑不得,这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孩子吗,家里的她和学校里的明明就是两个人。磊磊妈说,孩子每个月都会拿到“劳动小能手”奖状,老师说磊磊不但自己收拾玩过的玩具,还会监督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候还会帮老师做卫生,十足十的一个小能手。但是回到家之后呢,磊磊的玩具丢的到处都是,别说劳动了,就连衣服都哭闹着等着妈妈穿。天天妈说,孩子在外面热情礼貌,见到熟人会“叔叔”“阿姨”的叫个不停。可是回到家就变得脾气暴躁,话说不了几句就开始大喊大叫,有时候还对奶奶大打出手。我的孩子在家在外判若两人,完全就是一个 “两面派”,我的孩子这是怎么了?!
幼儿状态不一
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时判若两人: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穿衣,按时睡觉,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可一回家就完全变了个样儿,任性耍赖,胡搅蛮缠。


环境变化,心理变化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些规章制度都带有强制性,任何人都没有例外。

幼儿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定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不听话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庭应该制定一些简单、必要的规定,让幼儿从小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自我控制。

建立生活规律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幼儿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

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野外游玩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

培养行为习惯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例如:
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幼儿长说可以上桌了,应要求他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
家庭教育,应适度原则
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所能及;
②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太多,幼儿记不住;
③标准一致,不可朝令夕改,让幼儿无所适从;
④坚持不懈,使幼儿习惯成自然;
⑤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表现不一样的情形还有很多,归根结底是因为家里家外标准的两重性。不要去责怪孩子,作为父母先去审视自己,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的处事方式,自己的行为方式,这些都在影响孩子。要想孩子不“两面”,首先家长要把自己变成“一面”,你说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