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撒谎?家长怎么办?
amdancy
2016-09-03


撒谎,被认为是孩子品格的严重瑕疵。遭遇孩子撒谎的爸爸妈妈,常常如临大敌,焦虑万分:“孩子要是养成撒谎的习惯,可怎么办?”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撒谎?爸爸妈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撒谎习惯?真心爸妈家有俩娃,有些观念和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

1、把孩子的行为定性为“撒谎”要特别特别慎重

鉴于撒谎是比较严重的品格问题,我们的观念是,把孩子的言行不一或者隐瞒事实的行为定义为撒谎,要特别特别慎重,尤其是对于还很小的孩子,或者大一些的孩子首次出现“撒谎”问题时。

近日有两位网友问到孩子撒谎的问题,无独有偶,两个被爸爸妈妈忧虑“撒谎”怎么办的孩子,都才两岁多一点点。一个是把自己做的某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赖给爸爸,一个是晚上跟妈妈说上厕所,结果跑到客厅里去玩儿。
坦率地说,真心爸妈认为这两件小事,都完全没必要上升到“撒谎”的高度。

第一个孩子小时候,我们也曾特别紧张,担心孩子学会撒谎,也在类似的小事上批评过孩子。后来做父母的年头多了,加上又有了第二个宝贝,对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了解得更多些,发现两三岁孩子,还没建立起“欺骗”的概念,同样,也还没建立起“守信”的概念,他们出现言行不一、或者轻微的隐瞒事实的行为,通常不包含明确的、主观上的“欺骗”意图,只是模范大人的某种玩笑或者满足自己的小小需求而已。

比如把自己做的小事赖给爸爸的情况,他们说某事不是我干的、是爸爸妈妈或者阿姨干的,常常只是随口一说,而且经常是在模仿大人。

好些大人经常拿一件明明不是孩子做的事来逗孩子:“这是不是宝贝干的啊?”或者明知道是孩子吃了某样零食,还故意说:“是不是小猫/小狗把饼干吃了啊?”大人老这么逗孩子,孩子自然也很容易学会。

要想避免两三岁的孩子把自己做的事赖给别人,大人注意别这么逗孩子就行了,还不必要认为他是在故意撒谎,也没有必要把孩子揪过来,就他“撒谎”严厉批评一顿。

再来说小宝贝跟妈妈说上厕所,结果去客厅玩儿的事。那位妈妈认为孩子在“撒谎”、在“骗妈妈”,就此事批评了孩子,孩子很委屈,哭了半个多小时,后来见到爸爸,哭得更伤心。

我们觉得,这位妈妈,可能对于孩子撒谎问题过于紧张。这么小的孩子,她只是在妈妈不允许他去客厅玩儿时,想方设法找个借口达到目的而已,要她意识到这是“骗妈妈”、真正学会“骗妈妈”,可能还需要好几年。在孩子意识中,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而且她也没有预期会被批评,妈妈态度严厉,孩子自然会感到惊愕、伤心。

那么,如果爸爸妈妈第一次发现大一点的孩子,比如一二年级小学生撒谎,该怎么办?我们的建议是,爸爸妈妈要意识到这是撒谎的苗头,但批评孩子时,不要直接批评他“说谎”,而是就是论事,告诉他,有什么事,要跟爸爸妈妈实话实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明白,“撒谎”是比较严重的事,而且涉及到品格问题,但他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时,可能并没有成熟、周密的“预谋”,只是一时冲动,爸爸妈妈一下子把他的行为定性为“撒谎”,可能会让孩子很害怕,既害怕爸爸妈妈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也害怕自己真的成为爱撒谎的“坏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建议爸爸妈妈尽量温和委婉地处理,不要贸然严厉批评孩子“撒谎”。

2、真正的撒谎行为,往往和爸爸妈妈的“过度管束”相关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已经上小学的或者更大的孩子,频繁撒谎,那么确实需要重视,而且要想办法纠正了。

但要纠正孩子撒谎,仅仅严厉批评是完全不够的,爸爸妈妈会沮丧地发现,每次批评,孩子都保证改,但之后又频繁再犯。爸爸妈妈需要发现和消除孩子撒谎的诱因,失去诱因,孩子自然会慢慢改正。

真心爸妈认为,孩子撒谎的一个最主要的诱因,是爸爸妈妈的“过度管束”——对孩子管得太多、太严,总是告诉孩子这个不许做,那个不许做,或者孩子提一个要求爸爸妈妈不答应,又提一个要求,爸爸妈妈还是不答应,孩子又偏偏很想做,或者很想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那么自然会想方设法,逃开父母的管制,而“撒谎”正是一个逃避管制的好办法。

比如,有的孩子有手机,而爸爸妈妈又会时刻盯着孩子有没有在玩手机,有没有好好做作业,孩子就很可能想出一个办法:装着在作作业,实际上在玩手机。

我们的建议是:要么不给孩子手机,要么跟孩子约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但不会时刻去盯着孩子。我们是采用后一个办法,孩子们答应了爸爸妈妈,基本上都能做到,偶尔超时一点,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把时间卡得特别严。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起了这种默契,也会自然地约束自己,不再需要就“玩手机”和爸爸妈妈捉迷藏、打游击了。

对于管束孩子,爸爸妈妈们大致采取两种不同的原则:一种是,爸爸妈妈没有命令禁止的事,孩子做了,都不算错;另一种是,爸爸妈妈没有明言许可的事,孩子做了,都是错的。很明显,第二种原则,对孩子的管束,要严苛得多。

我们采取的是第一种原则,所以孩子的自由度很大,逃避父母管束的意愿就很低,基本上很少有背着父母做什么,或者说谎骗父母的情况出现。

为孩子撒谎烦恼的爸爸妈妈,不妨自检一下,您采取的是不是第二种原则?孩子不被允许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如果孩子被管束过严、自由度很小,那么他的言行触碰管束“红线”的时候,必然会很多,孩子逃避父母管束的意愿就会很强烈,会经常言行不一、隐瞒事实、阳奉阴违,而且孩子越大,情况会越严重。

少数爸妈,可能会遭遇一种比言语上的撒谎更严重的情况——孩子背着父母,偷拿家里的钱,而爸妈问时,孩子会坚称自己没拿。这种情况是怎么出现的呢?

真心爸妈认为,根源还是在于父母的过度管束,孩子想买个零食,大人不允许,想买个玩具,大人不答应,而孩子的愿望又很强烈,那么一旦有机会,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的情况就很可能发生。

这种情况,在真心爸妈家两个孩子身上从没出现过。甚至大儿上了初中,我们问他要不要开始带些零花钱上学,都被拒绝了:“我自己不需要买东西啊”。孩子对自己拿钱没有一点欲望,是因为平时的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想买什么零食,我们从不拒绝,想买什么玩具,我们都爽快地满足。

3、“过度奖惩”,也是孩子撒谎行为的重要诱因

除了“过度管束”,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度奖惩”,也是孩子撒谎行为的重要诱因。

有的家庭,会对孩子符合父母期待的行为给予“重奖”,有的奖励,甚至大大超出孩子为获得奖励要付出的辛苦,是为“过度奖励”。比如特别重视孩子考试分数的爸爸妈妈,可能会说:“这次月考,考了多少多少分给你买变形金刚。”

孩子一旦没考到约定的分数,而又想得到奖励,就可能在分数上跟爸妈撒谎。奖励跟孩子某个行为的结果关联得越紧密,孩子越容易计较得失,奖品平时的易得性越低,孩子获取奖励的欲望越强,相应地,孩子通过某种超常规的手段谋取奖励的冲动越大。

真心爸妈家也会对孩子有奖励,但获取奖励的条件相对很宽松,孩子不需要特别努力,即可获得,比如期中期末考试都是90分以上,这对孩子来说很容易;而且奖品也不会是孩子向往了很久都没有得到的东西(事实上,孩子的需求我们都尽量满足,他们基本没有什么东西获取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家的奖励,奖励成绩的成分很小,倒是奖励孩子考试复习那么辛苦的成分多些。这样,孩子即便考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也会坦然面对,不会特别沮丧,更不会出现编个好成绩来汇报的情况。

同“过度奖励”相对的,是“过度惩罚”——孩子会受到惩罚的事情过多,或者惩罚的严厉程度,超出事情本身的严重程度。

有的家庭是惩罚的项目过多,孩子不听话要惩罚、不好好做作业要惩罚、考试成绩不好要惩罚、被老师投诉了要惩罚,总之,哪里没有做到让爸爸妈妈满意,都会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惩罚的项目越多,孩子逃避惩罚的冲动越大。

有的爸爸妈妈会奇怪,“我们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的,大小错误都会罚他,孩子怎么还是养成了撒谎的习惯呢?”殊不知,名目繁多的惩罚理由,可能正是孩子养成撒谎习惯的重要诱因。

孩子是教出来的,不是罚出来的,不是发自内心地乐于遵守某种规则,再多的惩罚都没用。所以真心爸妈诚意劝告读者诸君,对孩子,该批评的事要批评,但惩罚,要越少越好。

有的家庭是惩罚过于严厉,比如有什么小错误,都要挨打,孩子不想挨打,那么出什么状况时,就容易选择撒谎。有的惩罚,可能不是像体罚这么严重,但是与孩子切身利益关系密切,孩子也容易选择逃避惩罚。比如孩子爱玩电脑,爸爸妈妈就抓住孩子的这个弱点,用“不许玩电脑”来惩罚他,有的孩子喜欢某种玩具,爸爸妈妈就经常威胁用“再不给他买”惩罚。这些超出孩子乐于接受程度的惩罚,都很可能成为孩子撒谎的诱因。

4、孩子不需要撒谎,自然不会再撒谎
所以,对于孩子撒谎,真心爸妈给各位爸爸妈妈的建议是,除了不要把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视为“撒谎”,还要自检一下:自己对孩子有没有管束过度、惩罚过度、奖励过度。

孩子不是事事都被爸爸妈妈管得死死得,有自己一定的自由度,被诱发撒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孩子不会动辄得咎,不会一点点小事就遭受严重的惩罚,就不会非常害怕被爸爸妈妈发现错误,撒谎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孩子获得奖励的难度不高,不会因一点点小差错就失去期待已久的奖励,说谎话哄骗父母、巧取奖励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总之,不被过度管束、过度惩罚、过度奖励的孩子,没有了撒谎的“需要”,自然不会再撒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0)

创建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编辑帖子

拖放照片/视频 或
选择一个

删除帖子?

删除帖子后不能恢复

收藏到

举报

联系人

官方群